4月經濟數據于近日如期公布,雖與一季度相比有所回落,但各項重要指標整體上符合年初確定的預期增長目標,尤其是這些增長在信貸數據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取得的。
具體來看,除了房地產相關數據外,其余增速均有所放緩,尤其是備受關注的工業產出和固定投資。多名業內人士對《dy財經日報》稱,一季度經濟回暖主要得益于多項穩增長政策的紅利外溢,因此4月數據回歸平緩屬意料之中。
另有分析認為,《人民日報》此前刊發的“權威人士”訪談顯示中國未來的政策布局將重點集中在供給側方向。市場分析認為,未來中國經濟將總體呈現L型增長,政策重心從需求側轉向供給側,貨幣政策短期內難有大動作,但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不會改變,積極財政政策也將以落實前期政策為主。
經濟數據回落
相比一季度數據的全面向好,4月經濟數據幾乎全線回落。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從傳統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出口增速從3月份的18.7%回落至4.1%;消費增速從10.5%回落至10.1%;投資增速也從10.7%回落至10.5%。對于投資的回落,國家統計局投資司高級統計師王寶濱稱,主要受制造業和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回落影響。
另外,此前備受關注的民間投資隱憂在當月數據中亦有所體現。今年1~4月份,中國民間投資增長5.2%,較一季度增速進一步回落0.5個百分點,比全部投資增速低5.3個百分點。表現疲軟的還有工業方面數據,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6%,不及預期的6.5%,也低于前值6.8%。
“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刺激及季節性因素影響,3月份工業生產出現明顯加快,4月份增速回落也屬于正常波動。”國家統計局高級統計師江源說。海關總署發布的4月份進口數據則顯示,進口鐵礦砂和原油數據持續向好。前4個月,我國進口鐵礦砂3.25億噸,同比增加6.1%,進口均價為每噸303.9元,下跌24.9%,原油進口1.24億噸,同比增加11.8%。
房地產市場則呈現持續升溫態勢。1~4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7.2%,創一年新高,商品房銷售額同比增55.9%,均高于前值。
房地產之外,結構調整也呈現出可喜的態勢。盡管4月份工業生產增速有所回落,但結構調整繼續取得積極進展。4月份,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9.7%,增速較3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其中,醫藥制造業增長10.7%,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8.3%,增速均高于全部規上工業。
華創證券認為,后續應重點關注房地產和民間投資的變化。民間投資不起,經濟終究只能依賴政府托底,近期國務院開展專項督查,著力擴大民間投資,銀監會也要求銀行自查、促進民間投資,實際成效有待觀察。
從多家券商觀點來看,4月經濟的回暖趨穩盡管屬意料之中,但目前并未看到強勁的新興動力,基建和地產將繼續在二季度托底經濟。
近期,發改委等部門聯合發布《交通基礎設施重大工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這個計劃指出,2016~2018年擬重點推進鐵路、公路、水路、機場、城市軌道交通項目303項,設計項目總投資約4.7萬億元。
其中,2016年項目131個,投資約2.1萬億元;2017年項目92個,投資約1.3萬億元;2018年項目80個,投資約1.3萬億元。交通基建領域,從長久來看屬于有效投資,如果能真正落實到位,則是一著既利于當前穩經濟,又鋪墊未來經濟發展的好棋。
穩健貨幣政策未改
4月金融數據不如預期亦引發市場關注。央行公布的4月金融數據顯示,4月末M2增速放緩到12.8%(增速比3月末低0.6個百分點),4月份新增人民幣貸款降至5556億元,遠低于一季度月均1.5萬億元左右的水平。
實際上,4月份人民幣貸款和社會融資規模比3月份少增較多事出有因,并不意味著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減弱。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對《dy財經日報》稱,今年一季度信貸增速較快,部分反映了臨時性和周期性的因素,比如前期啟動的基建項目較為集中,住宅銷售增速較快,大宗商品價格回升導致補庫存等。
同樣,今年4月份也有一些特殊因素(包括統計因素)導致了信貸和貨幣增速下行。其中一個主要因素是發生在4月份的3500億元以上的地方債置換,這部分融資不再計入貸款,而是計入銀行持有的債券。這是統計因素所造成的貸款增量的下降,并不改變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
此外,從季節性來看,歷史上4月份信貸增量一般都是明顯低于一季度月均水平的。關于今年4月份M2增速放緩,馬駿解釋道,這與當月財政存款增加較多有關(財政存款不統計在M2內),而未來財政支出增加時對M2的影響就會逆轉過來。
央行相關負責人就4月份貨幣信貸數據答記者問表示,社會融資規模環比少增,除了受貸款變化影響外,還與企業債券融資下降有關。4月份企業債券凈融資2096億元,比上月少5094億元,這主要是受近期債券市場違約增多、企業推遲發債影響,但比去年同期仍多480億元。
央行相關負責人也解釋了4月份M2同比增速回落的影響因素:一是財政存款大幅增加,由于不統計在M2中,對貨幣總量增長產生收縮效應。4月份財政存款增加9318億元,同比多增8217億元,影響M2增速約0.64個百分點。這主要與地方政府債券大量發行以及營改增對稅收進度產生的影響有關,屬于暫時性的因素,未來隨著財政資金的撥付,其影響會逐漸消失。二是同業業務增長有所放慢。
4月金融數據不如預期,也引起市場擔心是否貨幣政策有所轉向。
對此,華夏銀行發展研究部戰略室負責人楊馳稱,從政策趨勢來看,《人民日報》“權威人士”提及貨幣政策過度寬松可能帶來的系統性金融風險,預示今年貨幣政策將重新回歸穩健,一季度信貸井噴的情況已經不太可能在后三個季度重演。此外,鑒于剛性兌付被打破的可能性在加大,一季度以來信用違約事件頻發,預計下半年的企業債融資將會受到明顯影響,企業債發行量將呈萎縮趨勢。
對于未來貨幣政策走向,馬駿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不應該過度解讀4月份貨幣信貸增速的變化。貨幣政策的基調仍然是‘穩健’的,未來的貨幣政策操作既要保持穩增長力度,繼續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又要充分考慮到貨幣政策對未來價格的影響和防范金融風險的需要。”
央行相關負責人亦稱,在經過季節、基數因素調整并考慮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和債務置換等因素后,當前總體上貨幣信貸總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長仍是平穩正常的,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各種市場利率也保持在低位平穩運行。下階段,央行將繼續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靈活適度,適時預調微調,增強針對性和有效性,做好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適應的總需求管理,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促進經濟平穩增長。